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李冬
坚守中国美术主流阵地
李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全国公安美协主席,中国铁路美协副主席。被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首批“火车头职工艺术家”称号;被全国公安文联评选为“文艺之星”;被中宣部、人力资源保障部、中国文联提名“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被中国网、中国海洋报提名2017年度海洋人物;被中央文明办二局、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评为首届宣传推选学雷锋文艺志愿者服务“时代风尚——最美文艺志愿者”先进典型。担任第八届、第九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代表大会代表;第十次、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代表。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白宇:您的中国画艺术体现了当代文化和审美精神,记录了时代的脉动。在探索中国画艺术在当代的发展方向时,有哪些思考和实践?在传统中国画和当代艺术之间,您是如何平衡并结合二者,打造出具有新颖审美品格的作品?
李冬: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在世界绘画中可谓独树一帜。 传统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影响作用。所谓当代艺术更多指向为立于当代文明的艺术表达、观念表达。中国式的现代化当代艺术,也是具有当代意识或当代形式的艺术,是通过各种艺术实践形式表达传递的艺术创作。当代中国画在创作理念和观念上不断体现着传统到现代转型的内涵,这样的发展毋庸置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当说包括传世的所有艺术作品,与它所处那个时代背景,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有关,都镌刻着时代烙印。当然如何认知传统与现代,如何定位传统与现代,这里就会涉及传承和发展的问题。对此每个人理解与认知都不尽相同,在艺术实践效果上也有着不同维度。这种多元化的见地,无疑也是一种推动艺术向前发展的积极力量。我想艺术的新发展应该建立在对传统的补充基础上,绝不是替代和抛弃,力求新的精神内涵,要有时代的气象。我觉得作为这个时代的画者要立于更高、更广的视野维度,纵观古今中外艺术客观发展的漫漫长河,勇于拥有包容和欣赏的心态,了解所有艺术形式产生背后的道理,如有可能要敢于吸收人类所有的艺术经验,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要真正看清传统中国画特有精粹特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发挥中国画自我的擅长与优势,这样才有可能在传承和创新过程中,找到合适的结合点,锻造出那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独特的个人语言、当代审美品格的绘画作品。
《春潮紫烟》 67x130cm
《塔壁》 70x130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白宇:海洋题材在古代也有画家表现,但多以线条淡墨表现,少有以墨色交融纵情写意。您的海洋画给人一种澎湃激荡、激情万丈的感受。您是从何时起对海洋题材产生了兴趣的?您通过怎样的表现手法将对海洋与生命的思考融入其中?
李冬:中国画海洋绘画这个科目,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以来可谓是块空白,这种题材的绘画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留下传世之作不多,不象其他人物、花鸟、山水绘画作品,有着经久成熟的理论技法可以借鉴和遵循。相对而言中国画海洋绘画在理论技法方面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的父亲李海涛先生,被誉为中国画海洋绘画的奠基人、重要开拓者。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将写实人物绘画、山水花鸟绘画转型主攻海洋绘画科目,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开拓了一套不同前人,耳目一新,属于自己的表现技法和学术理论。这期间耳濡目染父亲海洋绘画创作实践,很早对中国画海洋绘画题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这个题材理论技法予以密切的关注、不断地揣摩。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父亲为创作一幅表现中国海疆全貌的巨制《海疆万里图》,沿中国18000公里的海岸线,来回行程近32000公里,期间我曾历时三个多月陪父亲从鸭绿江行程到上海崇明岛,完成中国海疆近一半的采风行动。这次陪父亲沿海写生,收集创作素材,第一次较深入细致把握中国北半部沿海自然、人文的创作素材,进一步奠定我要用中国画表现中国海疆壮美景观的绘画用心。地球是蓝色的星球,地球白分之七十多是海洋,地球百分之九十多的水来自海洋,海洋是立体的生命空间,有山川平原,有着无数的植物动物,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海水周而复始地从液态转为气态又回到液态,使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海洋的分子,海洋有形无形,无处不在,让我们每个人时刻置身在他的怀抱中。大海是有脾气性格的,有时象温婉的少女,有时象狂躁的暴君,要直面大海的气息,感受其无际的视野与博大的胸怀,感悟海洋特有的内在和无穷的精神力量。这里还想说自古以来我们祖先未真正以海洋大国而自居,仅停留在内陆农耕视野范畴。2017年的一次对国人海洋意识调查,全国各省平均分将将及格,大部分地域还处于不及格状态。这种状况与我们海洋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21世纪海洋强国,对海洋大国的真正认同和自居,文化力量还有待进一步的跟进。我认为中国画海洋绘画定以其应有的时代定位展现出文化特有的力量。
《潮韵》 67x130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白宇:作为当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家,你认为中国美术主流阵地指的是什么?中国美术家应该肩负起一种什么样的责任? 坚守中国美术主流阵地,应该从那些方面展开?在您的创作当中又有什么样的体现?
李冬:我认为中国美术的主流阵地体现与这个国家主流文化体现是一致的。从历史角度看,每个时期都有当时的主流文化,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家提倡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无疑是主流文化。作为当下中国美术主流阵地就是在这种主流文化的引领下,紧紧围绕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同时积极借鉴国外文明有益成果,努力推出体现民族精神、中国气派的美术精品力作。凝心聚力,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些应该是中国美术主流阵地行动的重要内容。作为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家要深刻感悟作品是艺术家立身之本的基本道理,坚持德艺双修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坚持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凝心聚力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用心、用情、用功地抒写这个伟大的时代,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我想这些重要的内容都是我们当代美术家自身的恪守与示范,亦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我作为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工作者,中国画海洋绘画推动者,又身兼公安系统、中国铁路系统美术工作负责人职务,在相关行业系统肩负着开展各类美术活动的职责,首先作为组织者要尊重艺术规律,认真规范操作,与时俱进完善和夯实相关基础工作,团结引领行业美术工作者胸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推动相关的美术创作,打造无愧时代的精品力作,积极开展相关的慰问服务、送教辅导的活动,提倡公益行动,倡导德艺双馨,倡导学术价值,抵制歪风邪气,弘扬美术队伍的正气。我个人更要以身作则开展相关主题的美术创作,认真体现绘画手艺人的那种工匠精神,在思想深度上,在学术品质上不断淬炼,努力前行,打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绘画艺术作品。
《涛声依旧》 150x180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白宇: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根与魂,您是如何理解“艺术为人民”的?您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的?您认为您当下的美术创作在主题、语言、观念等层面想要整体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或者变化?
李冬: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这些年自己积极投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组织的“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采风、慰问、送教等活动,结合自身工作职责,认真组织策划推动“深入基层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身作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感悟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欲所求,感悟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切实追求。符合时代需求、符合百姓愿望、符合队伍的建设,在时代的号角声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意识形态领域重要把控,推动美术事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将作品打造为人民群众的“快餐、便餐”、“美餐、盛筵”,在主题、语言、观念等层面,努力创作具有时代风貌、社会价值、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大壑生烟》 67x130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白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美术家,必然代表了中国美术的先进方向。在国际交流之中,中国美术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如何通过美术展现中国形象?
李冬: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底蕴,单从这一点上我们就有着足够的文化自信。这些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开展一系列对外交流活动,宣传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了我们崭新艺术创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我个人觉得对外的中国美术仍要强化自身的优势,展现东方美术特色,民族特色,积极打造主流文化产品,努力彰显泱泱大国气派和风范,弘扬我们的中国精神。在国际交流中,在展现精典的传统文化艺术同时,更要着力推出新的艺术成果。要为世界艺术沟通搭建桥梁,起到现实的纽带作用。要认真研究外域文化艺术存在发展特征以及交流传播的途径,有针对地开拓各种官方和民间的交流途径。促进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地域与地域的交流,奠定理解和相互尊重,在心灵深处促生美好的联络。让我们通过艺术作品讲好盛世文明的中国故事,在世界艺术之林绽放更加灿烂夺目花朵,展现出中国应有的形象。
《泳》 70x130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白宇:请谈一下您近期的工作和创作计划?
李冬: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引领下,结合实际履职尽责做好行业系统美术工作的年终收官,策划来年的工作方案,团结凝聚美术力量,努力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精神力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都有高度的精品力作。与此同时我个人以近期一些针对公安、铁路、海洋等主题性创作为主要切入,脚踏实地认真创作、研究探索强化实践、不断提升各种艺术创作的驾驭水平和学术品质,勇于向前,有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