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李峰:“我自幼酷爱书法艺术,深深眷恋这份飘逸和豁达!”

2022-03-21 13:07:05   来源:   编辑:

个人简历

李峰,字一墨,号畊砚堂。供职于济南铁路公安局,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书协会公益事业委员会委员。曾入展“启后奖”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十届北京电视书法大奖赛三等奖、第五届全国公安“卫士之光”书画摄影展二等奖。



艺术感悟

我自幼酷爱书法艺术,追随苏体“尚意”之风伊始,便深深恋上这份飘逸和豁达。当音乐成为旋律的艺术、摄影成为光影的艺术,书法理所当然的成为文字的艺术,通过笔墨书写,表现文字线条的美感,体现文字结构的张力,蕴含丰富的艺术内涵,寄托醇厚的民族风韵,这就是全世界独一无二诠释文字之美的艺术——中国书法。


煮字畊砚 问墨东坡

——李峰书法艺术创作历程


“煮字畊砚未曾辍,以闲为贵学东坡。”摹古二十余载,笔者认为书法创作上应具备三种能力:遍临古代诸名家法书的摹古能力,学习历代法帖精华的吸收能力,古法为我所用的创作能力,当然,还要有灵感与悟性。

对摹古的尊崇,启蒙于恩师杨雯先生。杨雯先生研修于“国美”,自然带有传统书法家对古帖痴迷般的追随,“入古”便是我书法入门的第一堂课。入古首要是临摹古帖,学古人之笔法,这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也是唯一的捷径。无论是对临、默临、意临等等,其作用都是学习和积累,也可以说是日后进行创作的储备。临帖最忌死临,即在具备一定临帖基础的时候,不因循守旧的模仿,而是汲取一种或几种书家书写的法度风格。先生的教法从汉隶入手,《曹全碑》的圆润柔美、《礼器碑》的遒秀逸致、《张迁碑》的厚重劲挺,从中探寻蚕头燕尾的奥妙;《石鼓文》、《峄山碑》从古籀中摸索法度的森严;《郑文公下碑》、《龙门二十品》从魏碑中了解碑帖之间的变迁;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是书家必修课,书学至此,主脉已行至唐宋,百家争鸣的书坛大咖纷纷登场,苏黄米蔡、颜柳欧赵,张旭怀素等等。笔墨游走于诸帖中,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菜,我既没有选择“风樯阵马”的尚晋,也没有在“树梢挂蛇”上逗留,而是偏爱于“石压虾蟆”的肥美。游走于百家之间,幸得西泠苏剑君先生的谆谆教诲,坚定了我临池的方向——煮字畊砚只为问墨东坡。

“书初无意佳乃佳”。苏轼崇尚老庄之自然,他倡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划信手烦推求”的创作观念,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为最高的审美准则,掀起了“尚意”的旋风。他的书法,化生于二王、鲁公及李北海等,而遗貌取神,不规行矩步,依靠杰出的天份、丰富的学养和豪放的胸襟,信手挥洒,触处成妙,气质雍容,诚可谓“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即使不合法度处亦自具一种风流妍媚的风韵,所谓“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者”,实际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合法”,甚至是“创法”。东坡论书言:“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 他认为书法艺术一定要有精神气力及生气、骨肉,饱酣笔墨,展示其淋漓的血气,这五者缺一不可。《黄州寒食》的登峰造极,《渡海帖》的沉着痛快、《一夜帖》的质朴敦厚、《江上帖》的端庄圆润、《北游帖》的随性洒脱,他把书法比作有生命的人,用生命的观点把作者和作品联系起来。

苏轼一生的宦海沉浮,反而成就了他诗、书、画的艺术地位,东坡性格豁达豪放,即使命运跌宕,也不忘“把酒临风”,正所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我深爱东坡的这份含蕴、这份豁达。

畊砚堂 李峰


中国高铁赋

欲知当品联

一夜帖

习主席用典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