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满族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书以乾隆、嘉庆为界可分两个阶段:一是以前的为帖学碑学的混杂期;二是以后的碑帖溶合期。清代书法的发展也可分为两条线:一条是流行于皇家官场的功利性书法线;一条是反功利书法束缚、讲求性灵、借古翻新的纯艺术书法线。
要说清代书法首先要说三位大名鼎鼎的皇帝书家。康熙不仅是一位治理国家的高手,他在位期间,国家稳定强大、经济繁荣昌盛、文化风和日丽,他本人也是一位大文化人、大书法家。他推崇晚明名臣和书法盟主董其昌的书法,因董书也来自于二王,实际也是对二王一路书法的推崇。也是倡导帖学,走帖学一路的书家。由于对董其昌书法的喜爱,国家的朝考殿试、内廷的供奉、朝臣学书、世人求仕等皆以董书为尊。康熙的书法笔法潇洒精美、明丽周到、温文尔雅,结字舒朗开展、灵透大方,布局庄严肃穆、天然妙成,一派皇家气象。雍正沿父康熙书风,远师晋唐诸家,近学董其昌,其书丰润秀媚、气脉畅达、宽宏大度。乾隆又爱其爷爷康熙、父亲雍正的家族影响习书爱文,他喜欢赵孟頫的书法,实际也是喜欢二王一路。他在位60年,文治武功、天下承平、国势强盛,史称“康乾盛世",他怡情翰墨一生不辍,存世书迹为历代帝王之冠,其书圆熟适中、规正端丽、中庸和谐。清代还有许多皇帝也承袭文脉书脉,书法高强,为人称道。清代有了这些皇帝书家,整个书坛也就有了底气。
王铎书法欣赏
由于皇帝喜好翰墨,明朝遗臣、名人雅士都得到应有的尊重,也是对汉文化的尊重。明朝遗民王铎、傅山、八大山人等在清朝也有立锥之地,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几位遗民既算明代的各家,也算清朝的名家,两朝相争,头衔便两不得罪,称为"明清书家"。王铎与元朝遗臣赵孟頫有点相似,属于脑瓜子灵、转弯最快的书家,因此他在清代是受实惠最大,得好处最多的遗民,他官至礼部尚书,书法名气也如雷贯耳。就艺术本身而论,王铎书法的造诣也高。他博采众家之长,从唐代的柳、禇、虞到宋代的米芾均有所猎。他的隶、楷、行、草都十分出色,特别是他的行草书沉雄豪迈、奇矫怪伟、霸气十足、魄力之大远非赵、董所及。另一位遗民傅山的书法极具个性,他的"四宁四毋"观点对清代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与董其昌提倡的"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的观点截然不同,甚至悬针锋相对。傅山的书法鹤舞龙游、宕逸豪荡、超然物外,洋溢着一种狂肆直率的情感,一洗晚明柔媚靡丽之书风。傅山的书法美学观点“书以人重",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八大山人入清后一度为僧,为泄亡国之痛而情寄书画。他的书法就少了王铎、傅山的火气,沉静下来,在三寸柔毫中静静倾吐心中隐痛,在笔情墨趣中蕴以禅道,凄苦冷逸、超凡脱俗的书法另人震撼于心。
清代郑板桥对联书法作品欣赏书法
明朝遗臣中也有永保气节的大书家,他就是忠义殉国的大书法家黄道周。国破之时,他视死如归、率军抵抗,英勇还击。明灭后,清朝皇帝对其重用遭到谢绝,还用诗文辱骂清军最后入狱,在狱中再三劝降归顺都被严正拒绝。最后清军无可奈何,处死了这位死不要的英雄书家。隆武二年三月五日(4月20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并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就义之日,其老仆哭之甚哀,道周安慰他说:“吾为正义而死,是为考终,汝何哀?”乃从容就刑。黄道周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撕裂衣服,咬破手指,留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临刑前大呼:“天下岂有畏死黄道周哉?”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死后,人们从他的衣服里发现“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我们暂不评论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正义书风,仅从他爱憎分明的爱国壮举就令所有书家折服、崇敬。还有一位书法英雄叫倪元璐,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攻克北京,他为了忠孝明朝,永保高节,最后自缢身亡。虽然黄道周、倪元璐以身殉国,可他们的英名与书法永垂千古、令人敬仰。
- 清代朱汝珍书法(楷书作品)欣赏
川江号子(王勇)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中国评协书法篆刻艺委会评论员
2018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年度达人